博客
关于我
【rabbitMQ】04 如何实现高可用?
阅读量:588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3-12

本文共 846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 分钟。

消息队列在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,而对 RabbitMQ 这样的高性能消息队列系统而言,其高可用性实现至关重要。那么,RabbitMQ 高可用的实现方式有哪些呢?

1. 普通集群模式(无高可用性)

在普通的集群配置中,RabbitMQ代理的所有数据和状态都集中在节点上。默认情况下,消息队列存在于单一节点,虽然集群中所有节点都能访问和看到消息队列。这种架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其流程 mechanics是通过将所有节点作为消息队列的访问点,并将所有消息都存储在各节点中。在主节点宕机时,其他节点可以通过镜像机制重新访问数据,从而避免因单点故障而导致的消息无法访问。不过,这种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:

  • 优点:可以在主节点宕机时实现数据备份,提高消息的吞吐量。
  • 缺点:虽然实现了数据备份,但因为消费者每次都需要随机连接到实例拉取数据,或者固定连接到特定实例,从而导致数据拉取开销或单实例性能瓶颈问题。此外,一旦主节点无法恢复,其他节点也无法暂时代替,从而导致消息处理中断。

2. 镜像集群模式

镜像集群模式通过设置主从关系实现消息队列的高可用性。每个节点都将消息队列的完整镜像保存下来,消息会在集群中的各个节点之间自动同步。当某一节点发生故障时,其他节点可以接手继续处理,以确保消息的可用性和系统的稳定性。这种模式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  • 优点:实现了高可用性模式,主节点无法访问时,从节点可以自行切换为主节点,无需等待恢复。
  • 缺点:这种模式会造成较大的网络带宽压力,因为所有节点都必须保持与其他节点的持续连接,数据同步耗费更多资源。此外,这种模式没有很好的扩展性,如果某一具体队列负载较大,则无法通过简单地增加节点的方式进行线性扩展。

总结

在选择 RabbitMQ 的高可用性实现方式时,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权衡。如果主要关注高可用性和系统的稳定性,镜像集群模式可能是更好的选择。反之,如果对带宽消耗和扩展性要求不高,普通集群模式可以作为一个合理的选择。

转载地址:http://lckxz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Apache JMeter5.3 压力测试
查看>>
c++ hpp使用好处
查看>>
Mac 使用Eclipse老是闪退解决方案
查看>>
谈笑间学会-Hbase Rowkey设计
查看>>
spark概述
查看>>
[密码学] RSA同模攻击与选择密文攻击
查看>>
JavaScript 知识梳理[一] 变量类型,浅拷贝,深拷贝
查看>>
Linux学习笔记(二):文件权限与目录配置
查看>>
Coursera普林斯顿算法课第二次作业
查看>>
pip命令 failed to create process.
查看>>
做SMTP客户端遇报错:535 Error
查看>>
Python3的修改
查看>>
SQL基础学习(六)- MySQL的insert语句
查看>>
Python HTTP Content-Type常用对照表
查看>>
win10系统截图快捷键
查看>>
Pycharm学习(四)—— Pycharm的terminal介绍
查看>>
安装office报错:无法安装64位office,PC上找到了32位程序
查看>>
Robotframwork输出日志里中文显示乱码问题
查看>>
c++链表实现通讯录管理系统
查看>>
设计模式--单一职责原则的个人理解
查看>>